走进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世界
在当前工业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之际,工业计算机及智能边缘计算硬件作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石,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近日,我们有幸邀请到园区签约企业——控汇智能副总经理袁超,分享控汇智能的创新之路与发展洞察。

关于控汇:工业智能硬件的“稳定基石”

提及控汇智能的核心定位,其专注度十分清晰——深耕工业计算机及智能边缘计算硬件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。从工业主板、嵌入式工控机,到工业平板电脑、智能边缘计算网关,控汇的核心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、机器视觉、智慧零售、轨道交通等多个关键领域,为行业提供兼具稳定性与可靠性的硬件底座,以及适配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核心竞争力:从“硬件”到“软硬一体”的创新跃迁
当被问及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专利技术时,控汇智能的回答跳出了“单一专利”的局限,直指“系统级设计能力”。其关键突破在于将异构计算、硬件虚拟化、高速互联等技术深度融合,并针对严苛工业环境实现高度模块化与定制化。
以“工业设备智能故障预测与边缘诊断”专利为例,该技术不仅能精准采集硬件传感信号,更在硬件层直接集成AI算法模型——让数据在“边缘端”就能完成初步智能分析与决策。这一突破标志着控汇智能从单纯的“硬件提供商”,正式向“硬件+算法+解决方案”提供商进化,成为其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。
跻身头部供应链:三大关键能力打破壁垒

能进入比亚迪、富士康等顶级企业的供应链,控汇智能靠的远不止产品本身,而是超越硬件的“价值认同”:
01-极致可靠性与长周期保障
工控产品是生产线的“神经中枢”,控汇对元器件选型、测试标准、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严苛要求,与头部客户对生产连续性的极致需求完全同频。
02-深度定制化与快速响应
针对头部客户差异化的工艺与设备需求,控汇能快速拆解需求,提供从接口、结构到散热的全定制方案,同时以敏捷的研发与交付能力跟上客户节奏。
03-前瞻性技术协同
不再是被动的“供应商”,控汇主动与客户研发团队同步,探讨未来工艺对硬件的潜在需求,成为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的“合作伙伴”。
产业角色定位:“云-边-端”中的关键枢纽

控汇智能提出的“云-边-端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在工业物联网产业链中扮演着“神经中枢”与“反射弧”的角色:“云”负责宏观决策与数据沉淀,“边”(控汇的核心战场)负责实时分析、本地决策与隐私保护,“端”负责数据采集与执行。
在产业链关系中,控汇的定位清晰且关键:
对上游芯片厂商:是“技术整合与价值放大者”,将芯片原生算力结合行业知识,转化为稳定、易用的硬件产品,助力芯片能力落地工业场景。
对下游集成商:是“核心模块供应商与能力赋能者”,提供标准化、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与开发工具,帮助集成商高效构建最终解决方案。
AI时代的硬件新要求:控汇的前瞻布局与技术壁垒

AI技术融入工业场景,对工控机硬件提出了三大新要求:高算力密度(支持GPU、NPU等AI加速卡集成)、高带宽低延迟(保障数据实时传输)、强固性与散热能力(适应恶劣环境)。
对此,控汇智能通过三大布局构筑技术壁垒:
01-平台化、模块化设计
核心硬件资源(计算单元、加速单元、I/O接口)模块化,像“搭积木”一样快速配置,满足客户灵活多变的AI需求。
02-预装优化与算法合作
与主流AI框架、算法公司合作,在硬件出厂前完成环境预装与性能优化,实现“开箱即用”,缩短客户研发周期。
03-深耕底层技术与严苛测试
在高速信号完整性、高效散热、电磁兼容等底层技术上持续投入,通过严苛测试确保产品在复杂工况下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。

案例直击:从“硬件供应”到“生产力提升保障”
头部客户的深层需求,早已超越“购买硬件”,而是获得“保障生产连续性、提升工艺品质、实现数据驱动”的确定性能力。控汇智能提供的,正是“基于硬件的智能化生产力提升保障”。
以某新能源电池头部客户为例,其涂布工序需要实时检测极片表面的微小瑕疵,传统方案存在三大痛点:漏检率高(微小瑕疵难识别)、响应延迟(影响工艺调整)、数据成本高(海量图像传输存储压力大)。
控汇的定制化方案直击核心:
硬件端:提供搭载高性能CPU与专用AI加速芯片的智能边缘工控机,直接部署在产线侧。
算法端:在工控机内嵌入与客户联合优化的轻量级AI瑕疵检测算法。
价值落地:实现“边缘实时判决”,高清图像在边缘侧即刻分析,仅上传缺陷结果数据。最终,瑕疵检出率提升至99.9%以上,响应时间从秒级降至毫秒级,同时大幅降低网络带宽与云存储成本,助力客户完成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升级。
布局未来:工业智能化趋势下的三大发力点

面对工业智能化的大方向,控汇智能已明确下一步发展重点,聚焦“深度融合”与“价值深化”:
01-AI与硬件深度绑定
重点研发内嵌AI加速引擎的工控机、边缘服务器,让硬件天生具备视觉检测、工艺优化等智能处理能力,减少后期适配成本。
02-强化软硬一体交付
从“卖硬件”转向“硬件+底层算法+管理软件”一体化方案,降低客户部署与开发门槛,提升方案落地效率。
03-深耕战略性新兴产业
聚焦新能源、半导体等关键领域,结合行业工艺特点打造专用解决方案,实现从“通用适配”到“深度赋能”的转变。
选择尚座Spark:一场“战略生态”的双向奔赴

在众多园区中选择尚座Spark,控汇智能的考量围绕“生态协同”展开:
产业集聚效应:尚座Spark聚焦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,汇聚了大量潜在合作伙伴与高端人才,为技术交流、业务协同提供了天然土壤。
创新服务与氛围:园区提供的不仅是物理空间,更有浓厚的创新氛围、专业的产业服务与丰富的资源对接机会,这与控汇追求技术持续创新的基因高度契合,形成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。
园区合作期待:链接上下游,共筑智能生态

依托尚座Spark的平台优势,控汇智能希望与两类企业展开深度合作:
上游核心技术企业:如AI芯片、传感器、功能安全领域的企业,联合研发下一代智能硬件平台,夯实技术底座。
下游解决方案商与集成商:共同打造面向特定场景(如锂电产线质检、光伏EL检测)的标准化软硬一体方案,携手开拓市场,推动方案快速落地。

从硬核技术突破到头部供应链认可,从单一硬件到“软硬一体”方案,控汇智能的发展路径,正是工业智能化时代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成长缩影。尚座Spark也将持续搭建产业协同平台,为入驻企业提供资源对接、创新支持的土壤,助力更多像控汇智能这样的企业深耕领域、加速成长。
未来,我们期待看到控汇智能在工业智能化领